Categories Archives:默认分类

轮回

工作中,生活中总会有很多事情是不断的循环,例如每天重复的工作,回到家后熟悉的场景。或许你会说我是一名创意工作者,内容创作者,可是我们换一种角度来想,内容消费者想得到什么?说白了,任何事物都可以是轮回。

我平时遇到最多的一个场景,经常会针对某个问题检索出一堆信息,筛选过后,问题解决。可以我依然不愿意丢掉这些信息,因为我不确定下次还能否找到这些资料,即使我知道存下来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打开。

整理浏览器收藏夹的时候我会发现,许多站点已经无法打开。

信息爆炸的时代,内容的创作,信息的搜集变得非常容易,可是谁又会关注到每天以千万计丢失的页面。这,还是轮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尝试开始整理自己的笔记,可以一段时间后发现,我始终拗不过人本性,懒惰。
应该就此放弃吗?好吧。

我开始尝试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使自己保持激情。

总是希望突破些什么,总是那么不愿意“认命”,一万个道理抵不过一次行动,开始行动吧。

选择行动指南

人生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高考考得不错选择哪所大学?高考考的比较糟糕是选择糟糕的大学还是选择复读一年?找工作的时候一个是较高的薪水的工作机会,一个是自己更喜欢但是薪资不高的工作机会,你会怎么选?这样的选择一直陪伴着我们。

毫无疑问,无论你选择了其中哪一个,你将体验一种生活而失去体验另一种生活的机会,你的人生轨迹也会因为这个选择发生巨大的改变。你可能因为放弃了高薪的工作而错过了一些人,你可能因为选择了复读来年的时候取得一个好成绩。

做选择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对所有人来说都是。 但是站在人生的路口的时候,我们又不得不做出选择,今天我就教教大家在面临多种选择的时候该如何做决定。

第一步:拿出笔和纸,在纸上画一张表格。在列上写上你拥有的选择项,在行上写上你比较关心的点。我拿换一份高薪的工作机会和一份安逸的工作机会举个例子。

image.png

上面这张表格应该根据每个人所关心的点的不同而不同,比方说在工作的选择面前,可能有的人还要关心家庭的事情,也有的人会关心自己参加的某个组织在当地是否有分社。

第二步:上面表格做好了之后,紧接着就是打分,打分既可以是记分制也可以是一票否决的,继续拿上面的表格举例。

image.png

有了这些你关心项的分值之后,做一个求和,基本上就能在每个选择之间有一个明确的判断了。说到这里有人会问了:甲哥,这个方法还有一个困难点是这些打分比较难打,有没有不打分的?有的,这个表格其实可以做一个小小的变化。

image.png

这张表格没有上面那个分值那么明确,但是看了这张表格对于每个选择项的优缺点也一目了然了。也能辅助自己快速的进行决策。

当然,今天讲的这个方法可能并不是都通用的。但是通过这个方法你能快速的理清楚所有可选择的事情中你关心的的点,而往往当你梳理清楚这些点的时候其实你已经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了。

大家不要觉得我说的是都是屁话,方法好不好其实自己去试一试就知道了。曾经在面临一些人生的重大抉择的时候我都用这样的方法,譬如在工作时候在数据分析和开发岗位做抉择的时候、在选择艰难的北漂和安逸的家乡生活的时候。用了这个方法我能很好的理解现在的处境以及我想要的事情,并且用了这个方法之后我也从来没有后悔过我得选择。

当然,也要告诉大家。我把这个方案分享给了我身边很多的朋友,都得到了很好的评价。如果你信我,那你就试一试。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smcode2016

做到三角,再也不担心我的懒癌症了

请输入图片描述

犹如炒菜,食材都一样,但是人跟人的手艺却千差万别,炒出来的口味也不尽相同。同样的一个西红柿炒鸡蛋,对于不会的人来说,很难;对于会的人来说,很容易。这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是否掌握了其中的方法。

今天我们讲一讲知道了很多大道理,却做不到的问题。如果一直以来你都是知道很多道理,觉得别人说的那些方法论基本都是瞎说,那么请出门左转;如果你是那种执行力特别强的人,想到就能做到,那么你也可以出门右转,因为下面讲的对你而言都是废话;如果你是那种还有一些上进心,对未来充满惊奇,探究事物背后的逻辑,做了一些事却不能做到很好,在知道和做到之间总是产生迷茫的人,那么下面的分享会对你非常有用。

今天我们就讲一个东西,“做到三角”模型。通过这个三角模型来解决我们的“做不到”问题。

第一:少而精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主观上,想做的太多,但做到的太少。这个出发点就决定了最后不会有个好结果,为什么?以为你想做的太多了。人的大脑不像多核电脑那样可以多个CPU同时运行很多进程, 我们普通人单位时间内能做好一件事就已经很好了,不要妄求自己既做成这个又做好那个,一定要减少单位时间里自己想做的事情。

做到的第一步就是做“减法”,让自己眼前的事情直接摆在那,心无旁骛,专心做好一件事。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不可能什么都做,只把最总要的做好”。 里面讲到了川普在建川普大厦的时候是怎样把最重要的做到极致,从而取得大厦商业上的成功。

知道做不到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知道的太多”。为什么会知道的太多,因为获取知识要比应用它们有趣的多, 也更容易。不断接触新信息,不断参加各种知识类课程,不断刷各种社交工具,这些都只会让你养成迅速遗忘的习惯。那样你只是在训练自己获取信息,而不是学以致用。

正确的做法恰恰相反,应该少而精而非多而浅地去学习。

第二:任务驱动

你很少看到因为没有汽油而停在马路上的汽车。为什么?人们知道没油的后果是什么,所以肯定会在快没油之前就去加油站加油。我们做事也是这样,之所以没有做到,是因为在内心深处,觉得这事不做也可以,那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没做。

给自己设定有期限可执行的目标,是解决自己动力不足的关键一环,让这个目标反作用于自己。

我自己的办法就是“任务驱动 + 以教为学”。任务驱动解决学习动机问题,以教为学解决学习的效果问题。

任务驱动,就是学习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具体可执行的任务。拿我现在做的学习分享群为例子,一开始我就和我的另外一个小伙伴一同制定了规则,我俩一人一周分享一次,交替进行。到现在为止一共分享了30多期,从未间断,中间即便是我做阑尾炎手术,也没有停止那一周我负责的分享。因为有明确的任务,有明确的规则,让我从一开始就带着很明确的目标来做这件事。任务驱动的好处,就是让你不能轻易放弃。

以教为学,在上面提到的这段时间里,我想收获最大的就是我们两个,从写不出文章,到做文字直播,到语音直播,到知乎Live。我们是以分享为目的,肯定跟自己原先随意读书不一样,你需要读多遍,找相关资料,弄明白才去做分享,这个过程就是深度学习的过程。如果带着以教为学的方式来对待你学的东西,你对自己的要求无形当中就会提高很多。

第三:反馈

可以说这一点非常关键,是我们往往不能持续精进的问题所在。无数次的低效重复并不能换来有效进步,重复不等于有效。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有效。

有效的反馈才是不断迭代的促进剂。尽可能的收集更多的反馈信息以帮助自己,可以是周围的朋友,老师,教练,用户,数据统计等等。这些信息是多个角度来帮助你看待你做的事情。

运动员在这方面就非常明显。运动员水平到达一定阶段除了不断的刻意练习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请一个好教练,来帮助自己不断的提高。好教练才能给予运动员更好的反馈,找到关键问题来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著名网球选手李娜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得益于她的教练卡洛斯·罗德里格斯。我们看到李娜在30岁这样职业生涯末期的年龄,改变了技战术打法,更加强调相持中的主动进攻,更加重视发球环节的角度和力度。在接受采访时,李娜颇幽默地“抱怨”卡洛斯冬训期间的训练量太大,然而真正谈到这位教练时,李娜的脸上满是尊敬,认为对方给她带来了更多的自信,让她对比赛的掌控更加自如。好的教练才会给予有效的反馈。

总之,做到并不难,找到科学的方法是问题的关键。 少而精,让我们集中注意力,像激光一样把能量聚集到一点;任务驱动,让自己有更强的驱动力来做;反馈,则是在做的过程中根据反馈不断的调整精进。做到三角是一个循环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迭代、练习、调整、精进。

好了,行文至此,希望你做到!

作者: 凯凯刘 原文链接
版权声明: 「署名 4.0 国际(CC BY 4.0)」

关于写作

今天想和大家谈谈写作这件事情。

技能

在社会生活中,写作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技能,十分重要。
在这种场景下,文字发挥着他最基础的功能,记录、交流、沟通。
写作能力的强弱,说浅了影响效率,说重了影响薪酬。

情感

再往上走一层,我认为写作最核心之处在于它能记录思想,反映思想。
同一段文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境遇下的人也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但这丝毫不影响作者表情达意,这里的文字,是我们内心的诉说,情感的寄托。

思想

把自己的经历、体验写下来,当拿起笔的那一刻,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你的脑袋总在想写什么。
或许你可以说话不经大脑、做事不经大脑,但我认为你无法做到写作不经大脑。
写作时大脑高级中心都集中在写作内容上。

写作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

认识到这点之后,我愈来愈发现写作的重要性,并希望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为此,写下此文,并希望可以延续下去。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距离上一篇文章的发布已有将近两年半的时间,不得不佩服,时光确实可以消磨掉许多东西。
我变得越来越不愿思考,越来越不相信结果,越来越不愿付出。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我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佛系青年”。

遗忘

当你许久不去尝试做一件事情,从不再熟练,到逐渐遗忘,这一切来的远比你想象的要快。
慢慢的,我们自己也把自己给忘了……
幸运的是,我意识到了这一切正在我身上发生,我想要努力去变得更好。
不去讨论离开的这段时间我在哪儿,在做些什么,只想要有从此刻开始就有的冲劲。

拖延症

人的惰性非常的可怕,从停更这么久,你就可以看出,我非常的懒惰。
经常听别人诉苦,说自己有拖延症,想改变一些东西,却又无力行动。说着说着“拖延症”却早已不是当初的拖延症。

我有拖延症,这件事情……这并不是我的错……,希望你可以原谅……,我下次……

拖延症甚至成为了一种状态,一种大家习以为常的状态。就好像有些人会经常用这个理由来搪塞一样。
这里的“拖延”早已变了味,我自己何尝有时又不是这样呢。

最后,我非常庆幸能回到这里,开始过往的生活。

-EOF-